快捷导航
当前位置: 走进凤县 > 经济建设

工业经济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出台了《凤县鼓励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十条应急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县工业经济的影响。东岭饱和发电、福和德贵金属回收利用、金成石墨深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积极实施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新入园企业13户。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跻身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区被列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户,过10亿元企业1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实现增加值31.51亿元,增长24.2%。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3.3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8.17%;实现利税3.2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93亿元。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在凤县注册的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家,完成施工产值1500万元,从业人员220人。

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在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出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15.7%。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64万亩,比上年减少 4.8%。粮食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3.69万吨,增长 8.5%;其中:夏粮产量0.53万吨,玉米产量3.16万吨。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蔬菜5.2万亩,花椒、苹果、中药材留存分别达到4400万株、7万亩和6.9万亩。
  畜牧业生产增势强劲,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顺利推进。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1081万元,增长87.3%。全年肉类总产量7250吨,比上年增长47.7%,其中:猪肉6056吨,增长222.3%;家禽肉778吨,减少63%。年末牛存栏1.62万头,猪存栏11.65万头,增长367.9%;羊存栏14.61万只,增长824.7%;家禽存栏53.2万只,增长38.4%。出栏家禽51.9万只,比上年减少66.3%。新建生猪养殖示范村15个,建成了红光、天相、天易3个万头仔猪繁育场,发展千头规模以上养猪大户18个,百平方米养猪大户527户,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全县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人工造林0.6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当年总造林面积9.59万亩,比上年增长88%。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花椒产量达到3500吨,比上年增长27.3%;板栗62吨,增长3.3%;核桃380吨,增长26.7%。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年度改革任务。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农用拖拉机1914台,农用运输车辆2728辆。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61万吨,比上年增长13%。新修户用沼气1570座,累计达到5375座。完成了5个乡镇30个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重点村12个;新修人饮工程65处,解决了11380人饮水困难。修复灌溉工程8处,恢复灌溉面积2350亩,新修基本农田2150亩。建成通村水泥路59.6公里,通乡油路23公里。

商业贸易
  一、凤县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
  (一)地域概况
  1、商脉链接。
  凤县古称“凤州”。曾是我国古代秦陇区域的主要物资集散地。春秋时期(公元770—210年),曾为羌氐等少数民族居住区。秦朝凤县以故道而取名为故道县,隶属陇西郡,以后历代王朝曾多次改制换名,先后称南岐州、凤州、河池郡。唐肃宗乾元年间复称凤州,明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降州为县,自此以后,称凤县。1961年11月前隶属于汉中地区。
  2、地理交通
  凤县地处秦岭西段,嘉陵江源头的陕西省西南边陲。西连甘肃,南通巴蜀、扼守秦、陇、川三省之要冲,自古有“秦蜀咽候,汉北锁月”之誉。县城西至甘肃两当县32公里,南至汉中市160公里,东至太白县100公里,北至宝鸡市102公里。位居三省交汇的经济“金三角”地域,百公里大商圈内含三省五县。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10镇两乡。也属212省与316国道交汇的客流、物流节点。宝城铁路纵贯全县南北,县乡公路设施完备。县内开辟了两条旅游专线,70%村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工程,形成了纵横交错,较为完整的交通网络。
  3、凤县人口与经济
  行政区划:凤县下设12个乡镇,幅员面积318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其百公里商圈含5个县人口总量62万人。
  经济运行走势迅猛。2007年度GDP总量达24.94亿元,人均22885元人民币;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27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084亿元。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重点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采掘加工、生物制药等为主体,属中国有色金属基地县。
  第三产业日趋活跃。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三产业态逐步提升。
  现代农业快速提升。属“中国花椒之乡”,是高山苹果、珍稀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土鸡、干果等特色农产品重要产地。
  (二)、凤县城乡商业网点现状
  1、零售网点现状
  ①商业网点空间布局
  A、县城商业街区状况
  县城所在地双石铺是县政府所在地,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大多集中在桥南新民街区域,是凤县商业最集中的区域,具有商业中心的雏形。其中新民街、宝鸡路最为集中,新民街以服装、电器、工业品、蔬菜、水果经营为主。宝鸡路以矿业配件、建材、五金化工经营为主,全长均在1000米左右。新民街是一条代表凤县形象的商业综合步行街,以服装专卖店为主,并穿插分布一些五金,电器等。县城含五条次商业街,其中有以综合食品为主的新建路,以建材为主的天水路,以休闲美容为主的花园路,以综合经营为主的滨江路,以综合、食品、文具为主的凤中路等。
  总体上,县城分“两条主商业街”和“五条次商业街”、“两大饮食市场”和“一个菜市场”。其商业目前依旧以底层商铺为主,缺乏集中式商业。城区商业种类齐全但结构不够合理,特色不够明显;专卖店名店较少,经营品种档次较低,不利于城区商业形象的提升;具有特色的商业网点和设施不够突出,难以创造商业区的品牌吸引力;县城商业中心地位不突出,购物环境有待改善,影响城市品位及商业持续发展。
  B、乡镇商业网点状况
  乡镇级商业网点现状,主要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企业为龙头, 137个农家店所覆盖12个乡镇和120个自然村而形成的网点式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河口、龙口、平木、留凤关、黄牛铺等五个乡镇。主要以生活必需品、餐饮店一层经营为主导和五大旅游景区的乡村农家乐为主。餐饮商业区有:西庄、辛家山、马场、南星和汇丰农场等。初具田园餐饮特色规摸效应。
  2、全县商业业态构成及特征
  目前,全县共有商业企业和经营店共1814家,以便利店、超市,专业店及百货店比较普遍,尚无形成集中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一体,“一站式”服务的大型购物中心,各种商业业态规模较小。具体是:①购物中心目前尚无;②有规摸的超市5家,集体店营业面积在400平方米左右,乡级集体面积8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24家总营业面积2120平方米;③百货店19家,总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属低中档设施的主要分布在新民街、龙口、河口、平木、黄牛铺、唐藏等地。④专业店:主要包括以服装,保健品、茶叶、家电、家具、建材家居为主。⑤连锁经营共有15家,与其他经营业态相比,尚处发展阶段,层次偏低,个别店已彰显出了一点亮点,但星星之火,未成燎源之势。
  3、市场状况
  目前,全县有两大餐饮市场,一个饮食城和一个蔬菜市场,市场年交易3000万元以上。
  (三)凤县城乡商业网点现有趋势与布局问题
  1、网点现有趋势概括为:商贸业快速发展、商贸设施日趋完善、商业集群初步形成、消费市场潜力较大、拉动经济增长日益凸现。
  2、存在的问题:凤县商业网点总量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凤县人均商业面的仅0.23平方米/人。第三产业GDP拉动乏力,流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水平偏低。主要是:“网点业态结构单一,网点布局不够均衡,商业品牌有待提升”。从本质上反映出凤县商贸流通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特色消费品牌产业,难以聚集人气,拉动内需和扩大商机。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证群众基本生活,日常消费需求的商业网点,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商业基础设计。坚持开发网络布局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相结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潜能,配套两大工业园区和五大旅游景区、服务三省经济三角区商流、物流的需求定位,推动高位行业运行,发展现代物流,打造最佳商务县区,提升拉动地域社会经济的流通力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是稳步推进,有序实施的原则;二是规划先行,项目跟进的原则;三是;是高设防、高标准原则;四是项目跟进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倾力打造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原则。六是凸现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规划应结合凤县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资源和现有产业化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核心竟争力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和发展模式,以突出合理性建设与行业先导的规划理念。
  (三)规划范围
  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本次规划的区域范围为:
  1、凤县全县域,面积为3187平方公里。
  2、凤县城区(主要指绕316国道以内和212省道以内),面积约25平方公里,重点是被列入重灾的片区。
  3、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和属地原则编制规划,不分所有制和企业组织形式。
  4、规划的内容涉及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两个板块。
  (四)规划建设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10年。
  (五)规划总体目标
  1、城市发展目标
  凤县县域城市发展总体目标:陕、甘、川三省经济区域的“金三角”中心,建设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旅游的综合性城市片区和秦岭西段休闲商谷。
  2、商业发展目标
  凤县商业网点发展目标:至2010年,建成商业总量适度、功能分区优化、流通网络高效、物流高效集约,集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人居服务三大特色的商业体系,使凤县成为花园生态式的区域性休闲商务中心。
  3、主要商业指标
  2010年凤县城区人均商业面积为1.2m2/人,乡镇人均商业面积为0.6m2/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个亿,年均增长0.29%;中心城区商业营业面积总量达到3万平方米。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个亿。人均过万元付的消费水平。
  三、商业网点总体布局
  (一)总体布局
  依据《宝鸡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对凤县商业发展的要求:发展组团商业中心,生态观光及休闲娱乐业。
  (二)布局原则
  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布局相对合理的网络结构原则。大、中、小结合,以中、小商业网点为主的规模结构,优先发展新型商业,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优势互补的业态结构,解决好“面”(中心)、“点”(商业网点)、“线”(特色街区)的关系。
  (三)凤县商业空间布局规则
  本次规划将凤县商业网点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一主、一副、三带、四点。”
  一主:即凤县县城中心区的主商业中心。
  一副:即凤州园区一个副商业中心。
  三带:即通天河文化旅游商业带,紫柏山生态休闲旅游商业带和秦岭巅峰体验旅游商业带。
  四点:凤县河口、平木、黄牛铺、留凤关四个中心特色镇商业节点。
  (四)凤县零售商业规划布局体系
  根据同等规模县级城乡经验和本地商业布局现状,以及凤县城市规划,凤县零售商业规划布局体系,计划为六大类科学网络设置,具体含:①县级商业中心;②重点片区商业副中心;③乡镇商业中心;④安置居民社区商业中心;⑤商业(特色)街(区);⑥村级自然村商业网点等六个体系设置。业态设置分级采取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模式配置。对蔬菜水果副食等生活必需品重点靠前设置。
  (五)零售业态设置
  凤县商业零售业态包括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百货店等。主要规划家具建材市场、饮食服务市场、家电电子市场、办公易耗品市场、农贸市场、中、小型超市、专业店、大型文化店、专卖店、仓储商店、购物中心、特色店、自动售货机等零售业态。③乡镇商业中心;④安置居民社区商业中心;⑤商业(特色)街(区);⑥村级自然村商业网点等六个体系设置。业态设置分级采取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模式配置。对蔬菜水果副食等生活必需品重点靠前设置。
  四、项目规划内容
  在充分掌握商贸流通业设施情况基础上,从量力实效、网点、适当超前、促进发展、满足需要的要求,提出商业网点布局项目方案。
  (三)按年度项目实施规划。
  1、2008年度实施共12个,项目总投资4977万元,(含中省市补助 2392 万元)。①改造类7个项目总投资651万元,②新建类2008年度实施3个项目点投资4507万元。
  2、2009年度实施新建项目共计6个,总投资2169万元。
3、2010年度实施新建项目2个,总投资640万元。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商业设施与流通体系,成立领导机构,全面组织协调居民生活商业网点的统筹实施,保障行业系统快速、科学重建,保障社会稳定和科学有效商贸流通运行体系指导,发挥其保障供应、流通业拉动经济的先导军作用。
  2、凤县城乡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凤县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列入县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和实施管理。
  制定城区和乡镇商业网点规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凤县建设重点和城乡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滚动提出商业网点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定期发布建设指南,向社会发布阶段性的鼓励、允许发展和限制、禁止的设施项目的类别,引导社会投资。建立联合协调机制,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引导商业网点合理布局。
  3、政府要扶持各乡镇商业发展,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激活各乡镇商业发展的积极性。
  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一是全面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履行传统业务流程;二是推广单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展虚实网络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推广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带动流通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新革命。
  5、强化行业管理: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章,加强对商业网点设置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实行行业自律管理。要积极支持商贸流通业各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和企业及企业间的非正式网络或战略联盟、信息咨询、劳动服务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对商业网点投资的有效引导作用,要制定相关的行规行约、经营规则等自律性规章,使该行业能在守法自律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