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工作访谈
当前位置: 政民互动 >
常怀赤子心 争当领头雁——记凤县平木镇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勇
发布时间:2017-08-21 17:25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本报记者 祝嘉)7月18日,夜幕降临,凤县平木镇西山村畅收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聂生亮,开着空荡荡的卡车从平木镇隆隆驶回西山村村委会大院。他高兴地对合作社成员说:“1000多公斤架豆半下午就卖完了,多亏杨书记搞的日光大棚,让咱的架豆提前上市,每公斤多卖了两块钱哩!”

脱贫攻坚开始以来,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勇通过走访调研,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不仅让贫困户实现了增收,更为贫困户树立了信心。近日,杨勇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农村基层干部标兵。

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今年40岁的杨勇从小在西山村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杨勇主动包抓全村最贫穷、最困难的贫困户谭某平。

谭某平今年41岁,智力残障,至今未婚,独自住在距村委会20公里的山沟里。杨勇至今记得初次到谭某平家时看到的景象,房前野草丛生,屋内杂物乱堆,甚至连一块落脚的地方也找不到。更令他感触深刻的是,谭某平家不通水、不通电,用水只能去沟里挑,用电就靠房顶一小块太阳能板勉强维持。一定要帮他搬出山沟,杨勇暗自下定决心。

经过积极协调,杨勇为谭某平申请到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前不久,位于平木镇集中安置点的新房已经破土动工。在这期间,杨勇又多方联系,帮谭某平在村里找了份临时工的活儿。谭某平不会算账,经常和包工头对不上工资。杨勇发现后,就带着谭某平找到包工头,面对面算工钱。

不久前的一天傍晚,杨勇回到家中刚端上饭碗,就接到电话。贫困户杨栓劳与邻居发生争执,请杨勇过去主持公道。杨勇二话没说,撂下筷子就往外走,直到凌晨时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妻子端着热好的晚饭埋怨他:“在家吃顿饭就那么难,你这村支书净帮别人做好事。”杨勇用沙哑的嗓音说:“群众有求于咱,说明群众信任咱。有了信任,政策就能落实,产业就能发展,大家就能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开着私家车办公事

西山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杨勇外出办事时为了节省时间,总是开私家车。

去年7月,杨勇开车到郑州联系完蔬菜销售事宜,返程到连霍高速宝鸡境内时,空调发生故障,不得已,只能摇下车窗换气散热。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外面的风呼呼地往车里灌,吹得杨勇头发纷飞、两耳轰鸣,眼睛也不知进了什么东西而酸涩难忍。他将车停靠在应急车道,稍作休息。刚要起步,被巡逻的交警拦住。看到杨勇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交警提高警惕,检查了所有证件和后备厢,确认无虞后,以高速公路违规停车为由,要对他作出处罚。

杨勇央求交警,能不能只罚款、不扣分,遭到交警严厉拒绝。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实话实说。当得知杨勇已找好客商,要赶回村里组织村民收购蔬菜时,交警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叮嘱他跑长途前一定要检查车况,无论为公为私,安全总要放在第一位。

杨勇的大女儿已经上高中了,小女儿才刚会走路,而他整天奔波在扶贫一线,没时间进城看望大女儿,也没精力回家陪伴小女儿,大女儿的家长会,他一次都没有参加过,哪怕是在周末。不是他不想去,而是村里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所有的家务事,几乎都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有时回想起来,杨勇对她们充满歉意,但他深知,贫困群众此时此刻更需要他的帮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就算再苦再累,他都心甘情愿。

发展产业促脱贫

西山村149户村民,却稀稀拉拉地散布在八九平方公里的大山中。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山村条件差、底子薄、规模小的农业发展现状,而要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就必须整合资源,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杨勇与第一书记、帮扶单位干部多次考察学习、研究讨论,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即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集中种植架豆、甘蓝、娃娃菜等时令蔬菜,再统一包装销售,对贫困户而言,既能领工资,又能收租金,还能拿分红。

然而,杨勇把脱贫致富的思路讲给村民,却没有人敢“第一个吃螃蟹”。“要想带着群众干,首先要做给群众看。”杨勇将家中的4亩土地和4万元现金入股,在空白的合作社成员名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此举一下子打消了村民的担心和疑虑,不到三天,名单上就签下了79个名字。杨勇征求大家意见后,为合作社定名“西山村畅收蔬菜种植合作社”。正如“畅收”的美好寓意,合作社仅用一个月时间便顺利运营。

去年11月21日,西山村畅收蔬菜种植合作社分红仪式在村委会大院举行。贫困户杨新勤掰着手指头算账:4亩土地入股、分红1440元,2000元入股、分红400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还能再挣80元……算到这里,他笑得合不拢嘴。

杨勇常说:“群众的笑脸,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去年,西山村9户贫困户成功脱贫,西山村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经验在全县范围交流推广,并受到中、省、市多家媒体关注报道。